岩茶入门必读的10条基础知识,快存下来,
2024/10/22 来源:不详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麻花认识一位新朋友,暂且称他为A君。
A君是北方人,近几年经常在南方做生意。
用A君的话来说,这年头在南方,总能发现这样的待客习惯。
坐下来打招呼后,功夫茶一泡,再上几碟水果或茶点,能唠一下午。
听到这,作为胡建人,我们早习以为常。
能够在茶桌上将事情谈妥,多好?
而且客户在大白天的来公司谈事,只上一杯白开水太单薄,用大玻璃杯给泡杯茶,对方半天也不见得喝完。
还不如按照喝功夫茶的流程,用小杯,慢慢喝。
中间再加上互动交谈环节,分享一下喝茶感受。
新客户上门一看,印象分先提上来,成交概率也大了。
A君听到这,一脸苦笑,表示自己挺不习惯这种方式的。
主要是自己不懂茶,再加上对方还时常是岩茶、铁观音、白茶轮着上。
碰到喜欢吹牛的老板,还会一本正经摆姿态对弈,大谈这茶是某某坑、某某涧的,真心觉得白茶和铁观音倒还好,而这岩茶实在头疼,聊不到一起去。
其实,为了增加茶桌上的谈资。
对不懂岩茶的白纸型新手来说,不妨多看点“基础题”。
《2》
基础一、大红袍和武夷岩茶,是什么关系?
答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外省各地,大家对岩茶提及甚少,提大红袍听起来更亲切。
广义来看,武夷岩茶≈大红袍。
因为大红袍有传说,有故事,有概念,有印象大红袍演出,还是武夷山的知名景点。
名气大,声望高,有记忆点。
在岩茶还没走红时,官方直接将武夷山乌龙茶,统一按“大红袍”进行宣传推广。
从某种意义上,这不失为利于民生的好事。
但因此,造就岩茶和大红袍之间的混乱关系。
原本上,大红袍是武夷岩茶旗下的一个品种。
如今,大红袍从广义,可以指代所有岩茶。
而在狭义上,按市面上常见的情况,大红袍又往往默认指商品拼配茶。
为了更好认清大红袍这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建议是,可以将它直接当成武夷岩茶的高度象征!
《3》
基础二、岩茶为什么要叫岩茶?
岩茶,产自武夷山,属于闽北乌龙。
武夷山当地,坐拥独特的丹霞地貌,高耸的丹岩,在景区内随处可见。
巨大的丹岩,经过常年的风化、流水侵蚀后,会有不少碎屑。
这些碎屑既可以让周围的茶地土壤,变得疏松、透气。
还能提供丰富的养分物质,包括氮磷钾等,利好茶树生长。
再加上,武夷山先民们在种茶时,往往依据山势而建。
利用岩谷、岩凹、山坳等天然地形优势,夏天遮挡过分强烈的日照,让日照时间适中,冬天还能遮挡寒风。
与此同时,山岩罅隙处,还能有渗水细流,调节周围的小生态。
因“岩岩有茶,非岩不茶”的缘故,岩茶因此得名。
当你需要判断,一款岩茶的山场环境到底好不好时,可以从茶地旁有无“风化岩”,得出直观断定!
《4》
基础三、除了大红袍,岩茶还包括哪些品种?
参照武夷岩茶的国家标准,岩茶分为五大品种系列:
分别是,大红袍、水仙、肉桂、名丛和奇种。
大红袍成名早,早已红遍大江南北。
而按市场占有率,水仙肉桂是绝对的当家品种,普及率高,各大山场皆有种植分布。
并且,它们的风味个性迥异。
醇不过水仙,香不过肉桂。
水仙属小乔木,汤感醇,兰花香清晰,达到老丛级别(60年以上树龄)后,木质丛香会更加凸显。
肉桂属灌木,自带独特的桂皮香,茶汤咽下喉间时带有微妙的辛辣感,是岩茶界的超级热门品种。
除此外,名丛与奇种的关系复杂。
奇种,也就是菜茶,由茶树开花、授粉、结籽,种子落地生根而成。
不过,当a茶树接受了b、c、d等诸多茶树的花粉后,下一代的性状不稳定。
在武夷山当地,可以找出千姿百态、形状万千的奇种。
它们没有具体的品种名称,统称奇种/菜茶。
而名丛是从奇种里选育出来的,有名有姓的品种。
比如说,四大名丛。
就有包含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半天妖等。
《5》
基础四、武夷岩茶都是用功夫茶的方式泡吗?
从主流上看,的确如此。
泡岩茶,推荐用白瓷盖碗泡,茶水分离,逐次冲泡,更能完整领略岩茶的香、水、韵。
再不济,也得选壶来泡,容量别太大。
总之,环顾了一圈,身边没几人会在泡岩茶时,直接用玻璃杯、马克杯。
因为这样做,着实太浪费了。
如果你之前一直是喝绿茶、茉莉花茶等。
当你在尝试喝武夷岩茶时,建议先简单学习功夫茶的基础冲泡要领。
要不然,直接投半包茶,放进玻璃杯内冲泡。
不消片刻,你将收获到一杯浓浓苦苦的茶汤。
按这样来喝茶,喝不出岩茶的真正精髓。
《6》
基础五、黄观音、奇兰、梅占等,也是岩茶吗?
严格来说,黄观音、奇兰、梅占等,它们只是茶树品种,适制武夷岩茶。
唯有用这些茶树品种的鲜叶原料,再遵照武夷岩茶的加工规范。
做出来的茶,才能叫岩茶。
不过这里提到的三种茶,很有代表性。
黄观音属于新品种,代号,由茶科所的科研人员,选育而成。
父、母本分别选用黄旦、铁观音进行杂交,继承有黄旦的“透天香”特性。
奇兰,是外地引入武夷山的优良茶树品种。
顾名思义,奇兰的品种特征是花香馥郁,兰香高扬。
在高香小品种茶里,频频被点名。
梅占这一茶树,有点类似多面手。
在茶圈,它可以制作成岩茶、红茶、绿茶,甚至是白茶(虽不符合国标规定,但市面上的梅占白并不少见)。
用梅占制成的武夷岩茶,自带清雅梅花香,汤感淳和,在一众岩茶里显得很是特别。
《7》
基础六、为什么福建人在泡岩茶时,都会准备剪刀?
呃,这是因为泡袋包装的岩茶,用剪刀开口更方便。
这把小巧的剪刀,在茶桌上,称之为“茶剪”。
很多新茶友会感到纳闷,岩茶的泡袋上,不是自带开口吗?再用剪刀去剪,岂不是多此一举?
不不不。
岩茶泡袋的开口,往往是竖向撕开。
但这样一来,容易破坏包装完整性。
有时在喝茶过程中,还要参考外包装的生产日期、焙火程度、厂商品牌等信息,留下完整包装会更美观。
且,在暴力撕开袋口时,干茶条索不仅容易弄碎,还会洒落出来。
相比下,用茶剪剪开袋口,会更便于投茶。
《8》
基础七、岩茶有清香型、熟香型等说法吗?
没有,所谓的清香、熟香,这是铁观音里的概念。
武夷岩茶里,按照火功的高低,只有轻火、中火、足火等概念。
如果说,将焙火轻,茶味清爽,花香馥郁的岩茶,安上“清香型”的名义。
那实在是概念累赘。
历来,焙火才是武夷岩茶的最大工艺特色。
无焙火,不岩茶。
按焙火程度的不同,对岩茶风味做出区分。
远比所谓的清香、熟香等说法,来得更直观、更清晰、更有代表性!
《9》
基础八、喝武夷岩茶时,真的不用洗茶吗?
只能说,好茶不用洗。
自己信得过的茶,也可以不用洗。
不少茶客在喝武夷岩茶时,会保留喝还魂汤的习惯。
即将头道茶汤专门留下来,等到放到最后,再来喝这杯已经凉透的茶水。
这样在感受过茶味的浓淡起伏后,再回到始点,能领略到好茶“回眸一笑”般的美感。
当然,喝还魂汤的前提,得是茶叶品质好。
不然,对着一款已经焙成炭的茶,再怎么喝茶也还不了魂!
最后,当你在外面喝茶时,实在拿捏不准对方递过来的头道茶该不该喝时?
建议是,先闻香。
如果茶香上闻起来没有异样,不出意外,大可放心饮入。
《10》
基础九、是不是喝茶段位很高的人,都喜欢喝火功重、口味重的岩茶?
要弄明白这样的逻辑。
喝茶口味重,不代表一个人懂茶。
而真正懂茶的人,也不会喜欢喝浓重苦涩煞口的重口茶。
因为,喝茶这件事,本身是很美好的。
我们喝茶,为的是领略好茶带来的美妙享受。
或是层次丰富,持久悠扬的茶香。
或是醇厚饱满,回甘生津的茶味。
总而言之,一款喝起来除了苦,就是涩的茶,天生就不讨喜。
真正好喝的茶,应该是不管你懂不懂茶,都能欣赏到个中美好。
而不是只有让人望而却步的苦涩味!
《11》
基础十、喝岩茶时,该不该啜出声?
在喝武夷岩茶时,老茶客们会直接大声啜茶。
对此,有人觉得不雅。
也有人觉得,这是为了品茶所需。
在麻花看来,喝岩茶的技巧,重点不在于“啜出声”,而是“啜”这一动作。
何为啜?
就是小口吸入一口茶汤后,先别急着将茶汤咽入喉,而是让其在舌面上稍作停留。
此时,可以借助舌头的推动,让茶水均匀分布在口腔内。
充分调动口腔内的味蕾细胞,感受茶味层次。
一款岩茶喝起来滑不滑,醇不醇,香不香,唯有认真小口慢品,才能得出答案。
大口喝茶,解渴式喝茶,肯定得不出正解。
《12》
静下心来,自己泡茶喝。
或者找一、两位老友,慢慢喝茶。
耐心品茶这件事,本身就是极好的消遣。
在接待、社交等生意场合,能多学点茶知识,也能增加谈资。
三招五式内,要想“读懂”武夷岩茶,难度不小。
但在三年五载内,通过多喝多学多问,在“喝懂”武夷岩茶上小有所得,不是难事。
往白了说,茶是拿来喝的。
唯有多喝,才能知道个中差别!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