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马你说我的北京口音不标准我这是地道的

2023/3/22 来源:不详

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989462.html

老是有人问大磊子:“总听北京人说北京分南城北城,具体有什么区别?可以概括说下嘛?”

这么说吧,

如果真是从各个方面来讲,那真是一两句话说不完!

南城、北城

在过去,四九城的南北城可以说是划分“满汉”居住地的分界线

北京城也叫作四九城

皇城四座城门——东安门、西安门、天安门、地安门

以及内城的九座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

那么老北京的南城北城是根据什么划分的呢?

其实换句话说,北京城的南城北城就是内城和外城。

从地图可以看出来,内城就是北城,外城就是南城。

所以咱们说的四九城的九座城门,连上线就是永乐年间的北京城地图,也就是俗称的北城。

另外有一句话可能您听说过“内九外七皇城四”,上面说了内九门和皇城四门,

这外七就是指的外七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

相比较内九门,外七门修建比较晚,是在明朝嘉靖年间修建的,当时目的是防止北方外敌入侵,本来修建时是想在内城墙外修筑一圈外城,呈“回字形”保卫内城,,可是修建好南边城墙后,经费不足,也就成了咱们现在看到的外城了。

现在,北京二环路大致是就是按照内外城墙方位修建的。

下边再说说内外城的居民情况。

一般来说,内城居住的是满人臣子,八旗子弟兵也驻扎在内城。

外城一般来说就是居住的汉人了,包括百姓、商人、和汉人大臣。

正是因此,就形成了北城和南城各有特色的文化特点和生活习俗。

北城话,南城音

住在北京城的人可不一定都操着一口京片子,

大磊子打小儿就听老人儿说,崇文宣武的京片子比东西城的浓厚得多。

一开始不信,不过,后来认识了好多南城的朋友,发现还真是多少有点区别,比如普通话”法(fa3)国“这个词南城人读音就不一样,他们说”法(fa4)国“.,还有普通话说得“哥哥”,在南城人来说就是“哥(ge)哥(gei)”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总之就是一听这味儿,就觉得南城人的京片子更纯。

当然,您如果大街上看见有人张嘴闭嘴就是“装垫儿台”、“胸是炒鸡蛋”的人,那这一准儿不是北京人!北京人再怎么吃字吞音,也没这么说话的,听着都牙碜。

不过现如今在大街上碰上一个北京人可不容易。

但兹要是俩北京人碰上面,不出两句话,就知道对面是不是北京人,再多说两句,连南北城都能听出来。

“南城茶,北城水”

这算是北京老话儿了,差不多意思就是说南城的茶叶好,北城的水质好。

确实没错,这还真是这样,您要是在南北城都分别住过一段时间,就会明显感觉到南城喝的水不仅发苦发涩,水碱还特别多。

再说北城,尤其是海淀那边,水明显可以喝出甜味来,水碱也少,差别巨明显!

关于水质还有一个传说,话说清朝网红乾隆爷有一天突然想查探下天下名泉哪里的水质最好,就让工部的人只做了一个银斗,看同体积的水轻重来分辨水质优劣,最终发现京西玉泉山和伊逊的水最轻,都是净重一两。由此可见,北城的水质是大大的有名。

其实换个角度看南城茶、北城水这句话,会发现南城人普遍爱喝茶,而且尤其爱喝茉莉香片,根本原因就是茉莉花茶的香味遮盖住了水里的苦涩味道,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张一元在南城发了家。

“东富西贵”

北京城东富的说法很多都是因为东城有很多粮仓货仓。比如到现在还保留的地名“南新仓”、“海运仓”、“禄米仓”等等,据说在当时,北京城有13仓,其中有7座都在东城。

说起西贵,大概说的就是清朝王府很多都在西城了。

在清朝年间,北京城的王宫贵胄的府邸有处,其中在西城的有70处,像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一直往下排,有80%以上的府邸都在西城。西贵这个称呼由此可见一斑。

“穷宣武破崇文”

先说好啊,这句话可不是大磊子自己编的,这个是老话儿传下来的,崇文宣武小伙伴可千万别多想(其实你们应该也知道这句话是吧)。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南城的发展确实有点慢,这个要找原因可能要倒到根上。上面咱们说了,明朝嘉靖年间修建北京外城,北京城最南边城门永定门是进京必经之路,再加上清朝时期满汉分内外城居住,这些综合因素就导致了北京前三门外(指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发展成为了独具特色、京味十足的宣南文化,

虽然南城总被说穷、破,南城人祖祖辈辈儿生活居住在人员密集的大杂院中。尽管生活环境艰苦,可南城人却有代表北京人最大特点的局气、厚道、有里有面儿。

北京人言传身教的规矩礼仪家教大都是从这传出来的。

比如懂得叫人的规矩,街里街坊只论辈儿不论岁儿;

请人吃饭的规矩、“三天为请,两天为叫,当天叫堤喽”、

宴席上的规矩,长辈不动筷,孩子也不能动筷;

等等等等……

总之,这些现在说起来的规矩讲究,都是一杯被人传下来的,也是在被骂、挨打、拧耳朵之间养成的。

来都来了,就别走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40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