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最后的老药工

2023/3/14 来源:不详

白癜风有什么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7082970.html

这是一篇转载,但是我们特别有感触!石老自己也曾经是这样一个尝遍百药的药工。他从60年代开始入行,在位于上海城隍庙附近的童涵春堂工作的时候,那边还是传统的前店后工场模式,如今原址已变成华丽的旗舰店和中药博物馆。石老的师父丁德坤老人就有着半夏/附子切薄片的绝技,当时曾代表上海参加过全国中药技能大赛。虽然石老没有学习切片绝技,但是他靠自己的好学和努力获得了丁老的认可,得到了老人中药饮片炮制技艺的传承。曾经名震上海滩和江浙两省,乃至东南亚的童涵春堂,获得业界一致好评的王牌产品制首乌,目前在世的,只有石老还知道制作方法,曾亲自操作过。只可叹如今普遍不重视中药材,中医毁于药。

最后的老药工

02:12

“当年禹州享誉全国的老药工一共有4人,如今只剩下我一个了。”谈及禹州中药炮制这项千年技艺的后继无人现状,耄耋之年的老药工朱清山显得忧心忡忡。

连山带川的地理位置,温度、湿度适宜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河南禹州这一纵贯古今、闻名中外的“药城”。禹州不仅有源远流长的中医药文化,更有延绵上千年的中药加工炮制技艺。古谚云:“药不经禹州不香,医不经禹州不妙。”

浸、泡、锻、煨、炒、蒸、煮,一药一方,工序繁杂,往往化腐朽为神奇。

几乎每年的禹州中药材交易会上,从年过古稀到耄耋之年,朱清山都会雷打不动地挥刀表演他那“百刀槟榔”的绝技:一个大如枣、硬如石的槟榔,浸泡润制后,在他的刀下转瞬间变成多片薄如蝉翼的槟榔切片,而且片片见边,形如飘羽,放在手心一吹,见风轻扬,而后缓缓飘落。

朱清山切出的槟榔薄片

把槟榔切成薄片并非只是追求“形式”,而切切实实是“内容”的需要。切片的目的是便于把药物的有效成分煎出来,增加药效,切片越薄,煎出来的药质就越好,越便于炮制时掌握火候,提高炮制效果,也越利于调配、收藏和制剂。

相对于传统工艺,现代化的机器虽然切片快,量多,但切片相对较厚,至多能把一个槟榔切成四五十片,其炮制后的药效自然大打折扣。

在中医药领域摸爬滚打了六七十年,朱清山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眼观、嘴尝、鼻闻、腿踢,什么样的“假冒伪劣”,到了他面前都会无处遁形。

眼观其色。每一种药材,其药效的大小从外形上就能看出个八九不离十,药材色泽的深浅,颗粒的饱瘪、大小等几个方面一综合,其品质也就大差不差了。

嘴尝其味。一药一味,尽管有些药材的味很接近,一般人不容易辨认,但每一种药材都有专属自己的“DNA”,朱清山只要拈一片放进嘴里,轻轻一咬,便能精准判断。

鼻闻其香。药材的品质好坏与其香气的浓郁程度相关,朱清山只需用鼻子闻一闻就能知道个大概。

脚踢干湿。有些药材,量大,价低,没有造假的价值,朱清山就用脚踢一踢装药的麻袋,根据药材发出的声音就能判断其干湿程度。

中药炮制加工技艺是朱清山的拿手功夫。一药一法,即使是同一种药,要想得到不同的药效,其炮制的方法也会不一样,炮制过程中的炒、炙、锻等火候的掌握,每个环节处理不当都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

近些年,最让朱清山老人得意的一件事情,莫过于他成功地恢复了九蒸九晒的炮制工艺。

禹州九蒸九晒熟地黄据传始于药王孙思邈,工艺独特,质量上乘,曾经名传海内外。在清朝宣统三年,禹州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赵隆太中药堂生产的“赵隆太熟地黄”,在德国柏林“万国博览会”上参展,轰动一时,被列为清宫贡品。只可惜,在年公私合营后,其炮制工艺技术彻底失传了。

眼睁睁地看着“九蒸九晒”技艺烟消云散,朱清山心里很不是滋味。早在年,他就开始试制熟地黄,经过近10年的反复试验之后,年,九蒸九晒熟地黄终于重见天日。

国医大师李振华曾对其赞不绝口:“‘黑如漆、明如镜、甘如饴’,这才是真正的九蒸九晒熟地黄,别说在河南,就是在全国我也没有品尝过味道这么好的熟地黄。”

如今,禹州四大九蒸货——九蒸九晒熟地黄、九蒸九晒何首乌、九蒸九晒黄精、九蒸九晒蜜炼槐角,在朱清山的不懈努力下都得以恢复,朱清山也因为其在中药炮制方面的贡献而被授予“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荣誉称号。

宝剑锋从磨砺出

年,朱清山出生于禹州市朱阁镇一个中医世家,祖父、父亲都是中医,耳濡目染,他很小就懂得不少中医中药知识。因为家境实在贫穷,14岁那年,朱清山就到其父帮工的禹州市老字号药棚“元丰祥”当学徒。

当学徒,一来为了有口饭吃,二来为了学艺,以便将来有一天能够独当一面,但当学徒的日子分外清苦。

学徒第一年,晚上只能睡在药棚的地上,朱清山就是靠“练地功”,接着药气,习得了一身识药、辨药的硬功夫;一年后可以睡在柜台上,还是药材环绕,朱清山就不闲着,把七八百种药的名称及药理反过来倒过去反复识记,直到烂熟于心;第三年,可以上床睡了,朱清山就把精力用在跟师傅炮制加工中药上了。

师傅抓药的时候会特意把他叫过去,让他留心观察长本事。无论炮制饮片,还是蒸、炒、炙、锻各种操作,他从不漏过任何细节。

当时,药棚的门口支有刀具,朱清山只要有空,就赶紧过去练习切药。晚上还要趁着油灯的微弱光亮切,往往是刚开始,师傅就把灯吹灭了,让他凭自己的感觉切药。而正是这一近乎苛刻的要求,使朱清山练就了一身好刀工。

与他同批的学徒不到半年时间就辞工了,他却坚持了下来。凭着自己的勤奋和才智,朱清山赢得了师傅的赞赏,此后,师傅将中药炮制的技术倾囊相授。

学徒期满,在识药、辨药和加工炮制药材方面拥有绝活的朱清山大胆“试水”,在禹州城开办了一个叫“三合永”的药行。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因为一直恪守师傅传下来的古训,朱清山在药材经营上一是一,二是二,从不缺斤少两,是啥药卖啥药,绝不见钱起意,冒名顶替。

因为有辨别真假的本事,有不昧良心的底线,用药地道,炮制过程又精益求精,朱清山加工出来的中药饮片质量纯正、药效明显,药行生意一直很红火。

解放后,朱清山把药行贡献给了国家,自己也成为禹州国营医药公司的一份子。一开始,他在公司批发部做销售员,后来转为开票员,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32年。

那些年,闲暇时间多,朱清山把精力全部放在钻研中药材书籍上。看晦涩的医药书对于没上过几天学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他硬是啃下了几本医学典籍,而且越啃越入迷。

结合自己所学,朱清山不断试验炮制中药、丸药、膏药、饮片,大获成功,并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绝技妙法。经他配制的中药,药效特别,患者一经服用,无不称赞。

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中药材市场的放开,禹州一夜之间立起了余家经营药材的商铺,久违的药香又开始在禹州城的上空飘荡。朱清山沉下心来经营药材生意,慢慢地朱清山的“放心药”被药商们熟知,“老朱”成了禹州药材市场上的“金字招牌”。

存心有天知

在花费十多年工夫恢复禹州四大九蒸货之后,朱清山要做的有两件事:一是把这些好东西推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它,品尝它,真正让它对人们的身体有益;二是,把自己的一身绝活传给更多的人。

朱清山是出了名的“药管严”,诚信正直,从不在药上动手脚。他最看不上的就是那些打着治病救人旗号搞坑蒙拐骗的人。有一段时间,一向以求“真”闻名的禹州药材交易市场刮起了一阵造假风,制假贩假盛行,外地客商心惊胆战,纷纷避之。

一些个体户确实因之发了财,但朱清山依然坚持自己的选药、炮制、销售主张,不为所动。

更让朱清山耿耿于怀的是,现在的药工大多并不真正懂得药材炮制加工技术,在炮制的过程中不遵从古法,这样一来二去配制出来的药物要么药效不足,要么毒性未除,救人不成反夺其命。

“我一直以高出同行很多的价格出售产品,为什么?因为物有所值。开诚布公地说,我的药确实不便宜,我用古法炮制的药干净、药效好,程序繁杂,所费颇多。我就是想让大家明白,好东西就应该卖上好价钱,只有这样那些想着歪门邪道的人才会回转心性,走到正道上来。”

对于后来者的培养,朱清山明显感到“不给力”。

“也难怪,现在年轻人面对的诱惑太多,挣钱的门路到处都是,谁愿意劳神费力沉下心来做这些苦差事?”说及中药加工炮制技艺的后继乏人,朱清山无奈地说。

但朱清山对自己的“遵古炮制”很自信,见到陌生人,说到兴奋处,常常用手拍拍自己的脑门:“瞧见没,这上面可是又长出了青丝。”

与同龄的八旬老人不同,朱清山头上白发并不多,多年不毛的脑门上满是细密的黑发。

本文来源:医馆界

本期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

六一福利

不用打针的小儿高热退烧方

“不太愿意提起”,“孤胆英雄”张伯礼哭了!

当小满遇上

一图带你读懂中医千年抗疫简史

母亲节,给新手妈妈们一则下乳方

立夏养生重养心茉莉花茶助安神

隔离消毒戴口罩......都是老祖宗用剩的抗瘟疫方法!

宅家抗疫全靠刷手机?清肝明目配方少不了!

疫苗,竟然是中国古代的发明!

古为今用,现代科学解释中药香囊为何能防疫

3.18全国爱肝日,石老养生喊你“小心肝”

石老给即将赴武汉支援的医生准备了什么

这些地方也能找到石老

新浪微博石老中药养生

今日头条石老中药养生

百度百家号石老中药养生

抖音石老养生

石老养生微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39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