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喝绿茶的茶友,入门喝岩茶,选什么茶合适
2024/12/2 来源:不详白癜风检查到中科 http://www.zkyyhhyy.net/index.html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岩茶入门,这个话题在岩茶课堂没讨论过十次,至少也有八次。
入门,一个永恒的话题。
有时候聊到这个话题,连我自己都害怕!
作为乌龙茶中的翘楚,武夷岩茶可以说很傲娇。
加之时不时以“天价”的姿态出现,更让人对这款茶充满好奇心——岩茶,你究竟是款什么茶,凭什么价格如此高!
带着一种“驯服”、“征服”的心态,雄赳赳气昂昂地跨入岩茶这道门。
从无到有,从陌生到熟悉,这样一个过程,谓之入门。
然,岩茶的入门,也没有那么简单,两眼一抹黑,没有事前准备工作就要挑战喝岩茶,容易栽跟头。
要成功晋阶,入门姿势要对。入门选择什么茶,取决于您之前喝什么茶。
今儿,一位茶友很合时宜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给推荐款岩茶呗。”
提炼该茶友的一大特点:我之前都是喝绿茶的。
如果看到这篇文章的您,恰好也喜欢喝绿茶,也准备学习岩茶,且听麻花细细道来,绿茶粉入门岩茶,有三大选择秘诀。
1、秘诀一:
不适合选择火功太高的茶
绿茶,多数以茶树的嫩芽、嫩叶为原料制作而成,加之工艺的特色,使得绿茶属于小清新口感。
何为小清新?
那就是喝在嘴里,不会觉得浓烈,更不会觉得像中药。
多数绿茶,拥有清新的豆香、花香、栗香等,滋味微淡带点苦味。像龙井、毛尖一类,茶汤鲜爽,清香,喝到嘴里,最大感受:鲜、爽、香、清。
偏爱绿茶的朋友,在选择岩茶时,要选择火功不太高的岩茶。
如轻火、中轻火等级,都适合。
轻火/中轻火茶特点:香气清远,高而幽长,鲜爽;滋味甘爽,品种特征明显。
这种岩茶适合于刚接触岩茶饮茶者,其清新、清香、甘甜的口感特点,与之前的喝茶习惯可以轻松对接。
而中火、足火、高火这类岩茶,不建议入门饮用。
尤其是足火、高火茶,滋味浓酽,一入门就选择它们,会留下不好的印象,喝着有种像在喝中药的感觉。
之前遇到一朋友,偏爱绿茶、茉莉花茶,整体喝茶属于清新风格,某次跟着麻花喝了泡高火大红袍,彻底怀疑人生。私下里,她问:“岩茶,都是这么难喝的吗?像中药一样。”
当然不是!
而后,泡了一冲轻火的金牡丹给她喝,才放下戒备:“要是所有岩茶都是大红袍这个味道,我才不喜欢。金牡丹这种,还不错。”
火功,能彻底改变你对一款茶的印象。
选的好,是心头宝。
选不好,避之不及。
2、秘诀二:
选择高香的品种茶
常喝绿茶的朋友,在选择岩茶时,请听麻花的建议:选择高香的品种。
典型代表:黄观音、黄玫瑰、金牡丹、金观音、雀舌、奇兰、瑞香、黄旦等。这些品种的香气,担得起“高香”二字。
这类高香的岩茶,有两点吸睛之处。
1、高香茶香气吸引人
上述列举到的这些茶,它们最大的特色在于花香芬芳、馥郁、妖娆。
单以近阶段的明星雀舌而言,它所呈现出的香气,令人赞不绝口。丰富的花香,似海浪一般袭来。
第一浪:是栀子花香。第二浪:夜来花香。第三浪:百合花香。第四浪:桂花香。层出不穷,瞬间能刷新你对茶香的看法。
这种丰富的香气,也弥补了绿茶香气的遗憾。
2、高香茶火功通常不太高
选择高香茶入门,小有讲究。那就是香气高扬的茶,多数火功不高。
制茶师为保留香气的特点,一般舍不得火力太猛,通常以低焙火制作。
香气又好,口感又清新,有什么理由绝对以高香茶入门?
作为绿茶粉,遇上轻火高香岩茶,你也要缴械投降,心甘情愿投诚。
3、秘诀三:
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入门所说的循序渐进,可理解为三个层面。
一是火功;二是品种;三是山场。
火功,自然要从低到高,不能一蹴而就。
先从轻火岩茶开始,渐渐适应岩茶的风味,才能耐着性子往下喝。
而后,在轻火茶的基础上,加高火功。
品种方面,喝惯绿茶的朋友,建议您先喝高香品种,能适应口感后,再来选择水仙、肉桂、大红袍这类主流品种。
山场的选择,先从半岩茶,或者正岩茶开始。对于刚开始入门的朋友,实在不建议您一上来就喝核心山场的岩茶。
一是核心山场的岩茶,价格不低,若是喝不懂它,未免有些可惜。
二是从半岩、正岩茶开始喝,有转圜的余地。要是一开始把味蕾养刁钻了,之后就很难再有茶能入得了您的口。
这不是把自己逼上喝高价茶的境地吗。
是以,山场的选择,不可操之过急。
入门,先设置好要求和关卡,而后经过层层筛选。
第一步,先确认火功。
优选轻火、中轻火等火功不太高的茶。轻火茶,可使人有喝茶动力。
第二步,圈定品种。
之前喝惯绿茶的朋友,以奇兰、雀舌、黄观音、黄玫瑰、金观音这类高香品种茶入门最好。
这些茶香气高扬,茶汤鲜爽,多数制作时火功不高,可满足绿茶茶友的选择。
第三步,耐心学习。
积铢累寸,集腋成裘。岩茶入门学习,请耐着性子,循序渐进。
完成这三步,作为绿茶粉的您,可成功入岩茶的门!
更多岩茶技能,等待你的发现……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