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一款茶品质的关键指标耐不耐泡这是

2023/6/6 来源:不详

曾几何时,有人给我夸夸其谈:我的茶叶非常好,非常耐泡,泡个10道以上汤色和味道都不变!然后我默默的用行动支持了人家的言语自信,果然如此,汤色不变,味道也没多大变化,于是,衡量茶叶的品质的一条重要标准—“耐不耐泡”也成了我心中的准绳。

那么到底一款很耐泡的茶,就一定就是好茶吗?

答案是否定的!

一款茶该泡几泡,是不能够严格指定的,喝茶的时候可以随意,也不需要具体来考虑泡水,觉得没味儿了,汤色浅了,不香啊,喝腻了为止,品茶的时候,则要根据茶的具体情况来设定茶的泡泡数。

历史上各时期说法也是不同的:越往古代,则对泡数的要求越少比如明代著名茶人,许思疏,他就提倡,喝茶,最好就两泡,第三泡都没有必要喝,他说倒是“茶过三巡不堪饮”。并且在给一个叫冯开之的人就戏论茶的泡数的时候,他提到“一壶茶只堪再巡”,说一壶茶最多只可以泡第二道。说“第一泡出巡鲜美”,”第二泡再巡甘醇“,”三巡意欲尽矣“,没什么意思了,就是说茶就不要泡到第三回,这和目前的情况是非常不一样的。

我们当下现在的茶,种类繁多,制作工艺也非常复杂,那情况已经是大为不同了。这里可以给大家建议:像绿茶,黄茶,茉莉花茶,白茶这些泡3泡就可以了;老白茶和红茶一般可以泡4泡;像乌龙茶里面的春茶,高山茶,可以泡7泡;秋茶和等级低一些的,泡六泡就可以。黑茶如果是标准的,原料也是粗壮的,可以泡12到16泡;少数的用嫩芽叶制作的茶,像什么宫廷普洱等等吧,泡7.8泡就可以了。

从实验室出来的数据表明,在使用正确的水温,投茶量,浸泡时间的前提下,多数茶叶在茶叶与水第1次融合中,会溢出50%左右的物质,第2次是30%左右,第3次不到20%,第4次在百分之0.1到5%之间,之后就可以忽略不计营养物质的释出了。考虑到不同茶的发酵程度区别,和某些茶原料等级低,偏于粗老甚至带梗的情况,可能会出现第5次第6次也有营养物质的微量溢出,但是差别不会很大。

我们翻开历史,唐宋元明清,包括民国时期,你会发现,喝茶都是不太讲究茶叶的泡数多的。甚至认为不换茶叶,一次次的续水,是慢待客人,失礼的一种行为。

近些年,出现了相反的一种趋势,就是茶商都开始纷纷夸赞自己的茶耐冲泡。或者以调整水温投茶量,浸泡时间的手法,夸大应有的泡数,使得消费者以为茶耐泡就是好茶。我在潮州进广东乌龙茶的时候,那边的茶商会经常指着茶叶讲这个茶很耐泡,能泡30多道。经常有人把普洱茶冲泡三十几泡,把金骏眉,老白茶冲泡到10泡以上.我们也往往被这种说法蒙蔽了,以为耐泡的茶就是好茶,其实主要是大家把冲茶和泡茶没有分清楚,把喝茶和品茶混淆了造成的误会。

另外,以前名优茶区,一年只采春季茶,茶树的休养生息时间比较长,茶叶叶片的内含的营养物质也丰富,现如今为了提高产量,有的茶区一年则采收3,5季,像云南的某些特殊的著名山寨,每年的采茶有可能超过10次以上,怎么还能要求茶叶的表现一如既往呢?

茶叶能冲泡几次,和它的内含物质多少,制作工艺,揉捻程度,冲泡方式等条件都有关系,与茶叶的质量没有对等关系,冲泡次数多少,是没法说明茶叶好坏的。一般四泡之后,虽然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没有了,但是茶叶中的芳香油类和叶绿素是脂溶性非水溶性的,仍然会保留。所以感觉上,茶还是很香,汤色也还好,弃之可惜了,所以就继续续水,如果只是享受饮茶感受,那是可以的,但想要科学的,摄取茶的营养,追求功能性,就应该放弃了。

我们从市场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中国的茶产量,是远远供大于求的,无数的贫苦茶农还等着卖了茶,买米,送孩子上学给老人治病,反过来说对商家而言,宣传茶的耐泡,也会减少茶叶的流通周期,于己于人,于国于民,都是不利的,同样,对于品饮茶的我们来说,只要不是特别高端的茶,一般的我们还是还能喝得起的,与其一泡茶没完没了的喝,倒不如科学理性的饮用,省点肚子,多尝试几种茶,来的乐趣多多。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50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