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茶纪念我的父亲
2022/7/12 来源:不详前年秋上,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了趟西南一家出版社商量有关事宜。不知撞上了什么风,刚进十月,天便老沉着脸,雨也下个不停,滴滴答答的。好在住得不远,几脚就到,也没觉着烦。那家宾馆也厚道,不仅门面朴实,连名儿都平淡得给忘了。不过,客房里有一个茶罐,里头的茶叶让我不经意地敏感起来。说不上体面,却能勉强从碎叶中找出几瓣儿干瘪焦黄的茉莉花来。
一
当时我琢磨,对它个性的这点儿敏感从哪来呢?是香味儿特异?制作精良?还是别的什么的?可在这么一片从未到过而又似曾熟悉的地方,一缕从茶水中飘出的馨香,又如何搅起心底这片闲静而又温馨的叶子呢?
原来,早在40多年之前,家父便曾在此地的一家研究所里谋职。每年难得的一、两次探亲,干家务,带我们游泳、爬山,自然,也少不了给讲川中平原的一些往事儿。而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身·上那股幽幽冲鼻的西南烟草和稍带沉闷的茉莉花香的混杂味儿,以及那口茶缸壁上永远洗不净的深褐色的茶垢。估计我的茶启蒙:那种带着男子汉浓郁的严谨、务实以及坚毅的味道,便是那会儿完成的。因为偶尔渴了,兄妹几个也会偷偷地端起茶缸猛喝一口。起初,也觉得呛,几天下来,便习惯了。在那个短缺贫瘠的岁月里,那一大口杂糅的氤氲真称得上是一味难得的奢侈,以致好长一段时间里,那股静静浮动的暗香都在我鼻子周围久久难以消散。
小时候,我们都非常怕他,可不知怎么的,一闻到这股奢侈味儿,当年的胆怯竟都化作了一段软软暖暖的回忆。自然,他的音容笑貌,也便全活脱脱地随着出来了。虽说他已走了近20年。
写到这儿,我的眼睛不知不觉地湿润了起来,其实,每回想到这一段,眼眶里也都是潮潮的。
二
第二年的春夏之交,我随编辑部去福州的一所高校交流。因为动车就几小时,心里边儿也便没指望太大的惊奇。虽说对闽菜有所期待,但心想跟越菜又能差得了多少呢?不都是百越的生活区吗!记得有一回去“艺术广东”参加论坛,遇见《白门柳》的作者刘斯奋,茶歇间他对我说,广东的“粤”和绍兴的“越”,文言中曾一度是能通用的。
可出乎意料,他们沏上来的居然是茉莉花茶,我忍不住一乐,这不是把我半年前的那股子瘾头又勾回来了吗?而且,那种清香、雅淡、甚至稍带苦味的茶汤,悠悠地沁着心脾而来,与往日熟悉的那款闷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那是能把人生泡里头慢慢享受的一杯从容。我故作镇定地喝了一口,心里微微一颤,那种尴尬有点儿像铜琵鉄琶般的川陕大汉,遇上了林徽因式的闽南妹子。只是依着功夫茶的泡法,杯中不见了茶叶,眼前也少了一段叶片由青到黄的诗意地渐变。
据说,它们是窨制出来的,主要是利用茶能吸味的特点,把含苞欲放的鲜花与茶叶按比例拼在一起,让茶缓缓吸取鲜花绽放时的香味儿。所以,不光保持了绿茶的鲜爽,还吸入了茉莉的芳香。讲究的地方,甚至还三窨一提、五窨一提和七窨一提的,吸完后,再烘干并筛出花渣,因此,茶叶里是找不到碎花瓣儿的。而我熟悉的那款,则大多是把晒干后有香味的茉莉花和茶拌一起,慢慢儿闷制而成的,手续和口味当然也简单一些。大概是形制不同,有的地方分别把它们叫做“香片”和“茉莉龙珠”。
三
其实,单就香型而论,差异还是主要的,茉莉在艳,绿茶在清,红茶则多数带着闷骚,所以,杭嘉湖一带的人品茶,大多喜欢龙井茶姑一般的清丽,而爱好花茶的不多,一方茶水大概就是这么养一方人的吧。不过,要说浓谲和耐久,花茶则可能更经泡一些,无论窨制的,干拌的。
虽说花香一旦入茶,两者便宛若天成地难分彼此了,可说白了,“花茶”还是出不了“花”+“茶”的老路,要是花香艳了,茶自然也随着馥郁起来。当然,具体的,还会复杂许多,比方说,如果在川陕,可能是茉莉的甘冽点缀了红茶的浓酽,说实话,当年我们家就是一杯浓淡不匀的茉莉红茶,母亲漂亮、活泼,许多时候,她一来,边上的气氛就活了;父亲则不爱说话,像只闷葫芦,不少事,即便为我们做了,话仍藏在肚子里;而在福建呢,则或许是青涩的茉莉融入了雅淡的绿芽,茵茵然,也酽酽然,林语堂、林徽因他们的生活及文章,散发的几乎都是这种令人心旷神怡的味儿。
有一天,我的一位学生喝完茶后跟我感慨:
真想不到,一片小小叶子的背后,居然能隐藏这么多的东西。
是啊,就像赵广义在读完《太平御览》后说的“开卷有益”那样,无论哪一种茶,只要认真去品、去读、去悟了,你都会产生一种难得的愉悦,也都能使咱获得一片难得的宁静与启迪。
四
因为这次交流,我对茉莉花茶的兴趣浓了许多,闲下来时,也开始学着向朋友问这问那。他们不光为我解答,还找来许多品种让我试着喝。王俊杰托朋友找来的是福建春伦集团的四式八小袋,可我嘴笨,不敢确定它是四个品种,还是一个品种的四样包装,看了看边上的文字,也没说明;李秀明是福建人,可他带给我的却是一盒北京张一元的,难不成福建的茉莉花茶也用北京品牌?后来他告诉我:“许多老北京之喜欢花茶,胜过福建人。”最令我诧异的是,小兵甲弄来的云南和兴隆的普洱茉莉花茶,而且,同在西南,口味与成都的那款也不一样。
虽说如今要找一小袋或一小盒茉莉花茶,并不像过去那么难,可一下子要集聚这么多个品类,倒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这叫我想起了当年印度一位高僧曾形容茉莉花茶的一句话:
凋落了自己的青春和芳华,芬芳在别人的生活和世界里。
是啊,花茶如此,朋友情谊也该不例外吧?后来,有人用一句话把它点透了:“花与茶的结合,不正是人与人的影响吗?”
明白了这点,我又将它们分成几份,送给了几位朋友,希望借大家的舌尖品出更多的恬静与芬芳来。你想,看电影时,人们都说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一千个人品茶,又何尝品不出一千种茉莉花茶来呢?
前几天在读一本书时,看到这么一句话,说茉莉花本源自罗马帝国,是汉朝时随海上丝绸之路,经波斯和印度才传入的中国,足见,是个远方来的贵客,杨万里的“茉莉独立幽更佳,龙涎避香雪避花。”一诗,说的便是它的身价,而茶叶则从来都守望在故土里。可在发展中,它俩竟能交织出差异如此之大的两种芬芳,这一点,估计是前人未曾料想的,父亲活着时,也未曾听他说过。
不过,今天咱们怎么喝才能喝出味道,每个人该有自己不同的路。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