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桌上常见的工具,为什么冲泡红茶白茶
2023/9/14 来源:不详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曾经和一位台湾的朋友聊天,提起茶席风格的布置。他说,近些年的台式茶席和茶空间,流行简约风。素简、清爽、带禅意。他说,他们当地一直以喝传统乌龙茶为主。泡茶时,茶滤的过滤碎茶功能比较鸡肋。所以这些年在他们的茶席设计上,茶滤一早就被当成减法,不见了踪影。不过等他到福州、厦门、武夷山等地后,发现了一个细节。他的朋友们在泡岩茶、白茶、红茶时,茶桌上虽然都有配上茶滤,但是使用频率极少。看来,茶桌上茶滤的存在地位,确实尴尬。作为本篇的主角,大家都在纠结茶滤的使用。到底,它是不是泡茶的必需品呢?《2》在茶桌上,茶滤的存在由来已久。早在一千多年前,唐朝人就开始使用茶滤的前身——漉水囊。茶滤和漉水囊,它们拥有本质上的区别。前者,主要是过滤茶汤内的碎茶。后者,则是专为滤净生水所备。按陆羽茶圣的记载,漉水囊形似网兜,骨架以生铜制成。泡茶开始前,要先滤去水体中的杂物,保持泡茶用水的纯粹。至于过滤掉茶汤内的碎茶,则是后话了。毕竟,唐宋两代的喝茶,其实更偏向于“吃茶”、“饮羹”。他们当时是要将茶饼碾成末,才可以煎煮。同时,还有烧茶这一步骤,让茶叶变得更加细碎。到了宋代的点茶,要特意将茶饼碾碎,击打汤面,像咖啡拉花那样打出“汤花”,最后连茶带末一同饮入。按这样的喝茶方式看,过滤茶汤中的碎茶,显然没有必要。唐宋人喝茶,担心的可是茶叶不够碎,而非出现碎茶怎么办!不过,随着茶文化发展至今,茶滤正式在茶桌上登场。并且它还和其它的茶桌小工具们一起,形成了一个组合——茶道六君子。和茶夹、茶匙、茶则、茶针等一齐,归入到茶筒内。不过在茶具的专卖店里,却能看到各式造型五花八门,材质不一的茶滤,独立出道。有金属的,有竹质的,也有陶瓷的,不尽相同。不过它们的大体构造相似,由一个骨架+滤网,或是中间特意镂空制成。其目的,正是为了过滤碎茶、渣末所备。不过,作为泡茶桌上时常出现的茶滤,它到底有没有用?答案是,看具体的情况来定。《3》什么情况下,适合用茶滤?毫无疑问,冲泡碎茶时要用茶滤过滤。比如,将寿眉饼、普洱茶饼撬得特别碎;又比如,直接喝红茶里的红碎茶;红碎茶,比较受外国人欢迎。不过一般在泡茶时,红碎茶的包装形式,大多将茶叶装进茶包袋内,方便又省事。最后,还包括茉莉花茶的高末等。喝这些人为的,或是彻底挤碎、撬碎的茶叶时。用上小小的茶滤,能让泡出来的茶汤,更加精细。不然,一般用盖碗或茶壶泡茶时,出水缝隙不足以阻拦这些碎茶末。要是不过滤的话,既会影响茶汤的美感。同时,还会造成喝茶过程的尴尬。尤其是在和朋友一起喝茶,专门上饮茶作为休闲雅事,意境极美。但要是喝了一杯带着无数碎末的茶汤时,碎茶叶子喝入了嘴巴里,吐也不是,咽下也不是,着实尴尬。《4》绝大部分的情况下,茶滤不需要使用。从国人的喝茶习惯看,不论是岩茶、白茶、正山小种、茉莉花茶、普洱茶、龙井等。它们中绝大部分,在泡茶时产生的碎茶现象较少。况且,即使有些许的碎茶末,也无伤大雅。经公道杯的沉淀后,在分茶时自然就能顺利的沉入底部。要是再用上茶滤过滤,反而显得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另外,网眼细密的茶滤,在使用过后茶滤难清洗。如果将没有彻底洗净的茶滤,摆在茶桌上。不出几天,附着在茶滤网眼的茶垢,将会成为顽固污渍。日常喝茶时,用这样的茶滤过滤汤水,不免让人担心起汤水串味的问题。更何况,对大部分金属材质的茶滤而言,它们多多少少会在过滤汤水时,与茶汤内的多酚类物质发生反应。导致泡出来的茶汤,滋味不再纯正本味。对一泡数百,甚至要数千元的顶级岩茶而言,当然没有必要将茶滤视为必需品。一级白牡丹,花香落水,水香清雅,随便哪一冲都花香逼人小店月销量61¥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5》什么情况下,茶滤完全不建议使用呢?福建人的日常待客,少不了茶。对大部分习惯喝功夫茶的茶友而言,泡一杯茶是件特别顺手的事。但观察了一圈周边喝茶的人,发现大家平常在喝茶时。对待茶滤,可以说是能不用就不用。除了茶滤本身的过滤碎茶功能上比较鸡肋外,还和茶叶的特性有关。比如有的场合下,茶滤就完全不建议使用。第一,冲泡白毫含量丰富的白茶时。白毫含量丰富的高山白茶,茶氨酸含量丰富,毫香馥郁。附着在芽头和叶背上的密密白毫,看起来模样虽不打眼,但作用却有不少。白茶芽叶上分布的白毫,是重要的茶氨酸来源,能提供清甜、鲜爽的口感风味。与此同时,白毫的内部含存在独特的天然腺细胞,从而能够分泌出独一无二的毫香。泡白茶,特别是冲泡白毫银针、白牡丹这类白毫银针较为丰富茶汤时。将茶汤特意过滤,会损失不少的白毫,造成风味和养分大为受损。要知道,那些在茶汤里看起来不显眼的“毛毛”们,那可压根不是脏东西,而是满满的茶氨酸!平白的过滤、舍弃,无疑是丢了西瓜,去捡芝麻!第二,审评茶叶时,不用茶滤。不同茶叶的审评,自有一套标准。不过,不管是任何的茶,它们在审评时绝不需要使用茶滤。因为茶叶的审评,和日常泡茶喝茶,压根就是两回事。审评,原本就是为了挑出一款茶的毛病和不足。茶汤浑浊,杂质多,碎末渣末多。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在审评的时候,一次性曝光。要是用茶滤将茶汤反复过滤,对汤水进行美化,出现白茫茫大地干净时。这样的做法,反倒让人看不清一款茶的庐山真面目!高山牡丹王《春望》,倒春寒里难得的盛世美颜!小店¥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6》寒露过后,秋已变深。霜寒露重之时,桂花正好绽放。《吕氏春秋》写桂花,“物之美者,招摇之桂”。含蓄幽美的桂花,长得细细碎碎,花香却分外浓郁。墨绿色的枝梢间藏着琐碎的桂香,看起来文文静静。古人的心中,代表秋天的意象,除了桂香,就是秋月。诗人笔下写,月圆是梦,月缺是诗。对茶而言,干茶易碎怕磕怕碰,但是圆是缺并不重要。好茶变碎后,并不影响风味。只需用上茶滤过去汤水,便能领会一泡好茶的美妙。茶桌上常备的茶滤,它并非一无是处。只不过,在绝大部分喝茶的场合里,它并非必需品罢了!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