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里感觉酸甜苦辣咸,不同的味道预示着不同

2023/1/6 来源:不详

临床上经常有患者问:“张医生,我早上嘴里那个苦啊!跟吃了苦瓜一样,咋回事儿啊?”还有的患者会很好奇的问:“张医生,为什么我嘴里总有一种淡淡的甜味儿呢?”……

有的苦,有的甜,还有的自感发酸,甚至有的发咸发辣,嘴里这些怪味儿是怎么回事?又怎么去除呢?

一、口苦(像食用了苦瓜)

临床观察口苦多见于肝胆热证、肠胃热证等;在现代医学中则多为急性炎症的表现,而以肝胆疾病为多。比如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和肝胆肿瘤等。

这可能是胆汁排泄失常所致,癌症病人因甜味阈升高、苦味阈降低,吃甜的东西也会感到舌头发苦。

口感苦者常兼有头痛、眩晕,苔薄黄、脉象弦数等症候,治宜清泻肝胆郁热。方药选用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15克,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当归、栀子各10克,生地、黄芩各12克,甘草8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菠菜性甘凉,入肠、胃经。有补血止血、利五脏、通血脉、止渴润肠、滋阴平肝、助消化、清理肠胃热毒的功效,对肝气不舒并发胃病的辅助治疗常有良效。

在日常生活中适宜食用绿豆汤、菊花茶等食物,少吃煎炸、辛辣烧烤食品。保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愉快的心情。

二、口甜(像食用了甘蔗)

脾胃实热、脾胃气虚的病人口舌可有发甜的感觉,古人称之为“脾热口甘”。

研究证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可致各种酶的分泌异常,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加,刺激舌上味蕾而感觉口甜。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唾液内糖分亦增高,所以也常觉口舌发甜。

01脾胃积热

多因过食辛辣厚味之品,滋生内热或外感邪热蕴积于脾胃所致。口甜、喜饮水、多食易饥,或唇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苔燥,脉数有力等。

方药选用:泻黄散;此方有清脾泻火的功效。

藿香15克,栀子、石膏各10克,甘草8克,防风2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02脾胃气虚

多由年老或久病伤及脾胃,导致气阴两伤,虚热内生,脾受津灼所致。口甜、气短体倦、不思饮食、脘腹胀满、大便时干时溏。

方药选用:四君子汤加减;此方有益气健脾,和胃养阴的功效。

人参15克,麦冬、玉竹、白术、茯苓各10克,藿香12克,炙甘草8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在日常生活中,口甜的患者适宜食用一些山药、薏米、茯苓等健脾养胃的食物,可以用来煲汤或者泡水喝,均有良好的效果。

三、口咸(像食用了咸菜)

中医认为“咸为肾味”,临床上常见于肾阴不足,肾火上浮的神经官能症、慢性咽喉炎急性发作的患者。

有时测定口咸患者的唾液,可见钠、钾、钙、镁的氯化物含量增多,PH偏于弱碱性反应。

如伴有腰膝酸软、头昏耳鸣、五心烦热、盗汗遗精、苔少、脉细数等症状,属肾阴亏损,虚火上炎,即“肾阴虚口咸”。

治宜补益肾阴,滋阴降火。

方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黄柏、山药、丹皮、茯苓各10克,熟地15克,山茱萸、泽泻、附子12克,肉桂8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四、口酸(像食用了酸梅)

中医认为“肝热则口酸”、“脾胃气弱,木乘土位而口酸”,所以口酸以脾虚肝火偏旺者居多,常见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与胃酸过多有关。

有人测定口酸患者的唾液,其中乳酸、磷酸酶、碳酸酐酶含量较正常人增高,PH偏于酸性反应。

01肝热

肝经实热,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热,或邪热内蕴于肝胆,肝属木,其味酸,故肝热上蒸而出现口酸。临床表现为:口酸口苦,甚则口舌生疮,胸胁满痛,性急易怒,或面赤眩晕,心中懊恼,大便干,小溲黄,舌苔薄黄,舌偏红,脉弦稍数。

治法:疏肝清热。

方药:柴胡清肝饮。此方有疏肝清热的功效。

柴胡、青皮、甘草各4.5g,枳壳、栀子、木通、钩藤、苏梗、黄芩、知母各9g。

日服2次,每日1剂,水煎服。

02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厚味,影响脾胃运化,出现消化不良,胃气上逆出现口酸。临床表现为:口中发酸,或嗳气酸腐,纳呆恶食,脘腹痞闷胀满,大便或结或溏而腐秽,或便下不爽,舌苔厚腻或黄,脉滑有力。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降气。

方药:保和丸。此方有消食导滞,和胃降气的功效。

保和丸运用非常广泛,在各大药店都有售卖。

口服。每次1~2丸,一日2次;小儿建议食用儿童款保和丸。

03脾虚肝乘

脾脏素虚,肝经火盛,木虚土乘,其病在脾,属虚实夹杂证候。临床表现为:口中觉酸,或吐酸呕苦,或嗳气太息,纳谷不香,食后脘痞腹胀,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苔白,脉细弦或弦缓。

治法:健脾和胃,兼以平肝。

方药:六君子汤合左金丸加减。此方有健脾和胃,兼以平肝的功效。

黄连、吴茱萸、茯苓、白术各10克,人参、甘草各8克,陈皮15克。

日服2次,每日1剂,水煎服。

日常生活中,口酸的患者不宜进食辛辣、煎炸等燥热食品,适宜食用枸杞、菊花、党参、淮山药等药食同源的食物来达到泄热、健脾补肝的效果。

04日常调理:

1.乌贼骨散

乌贼骨g,焙干研细末,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每次6g。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吐酸、黑便等。

2.生芦根粥

芦根30克,大米50克。芦根洗净后放入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15分钟,隔渣留汁,加入米煮成粥。芦根具有清热生津之功效,可缓解实火上扰之口酸。

3.黄瓜粥

黄瓜50克,大米克。黄瓜去皮切片,与大米同煮粥。肝火盛或内湿引致的舌干口酸可食用之。

4.糯米红枣粥

材料:糯米g,红枣数枚。煮至烂熟。用于缓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

五、口臭(口中有臭秽之气)

口中出气臭秽,自觉或为他人所闻。一般有三种情况:

01胃火上蒸

舌红或口舌糜烂生疮,或牙龈肿痛,口气热臭,并兼有口渴喜冷饮,尿黄便干,苔黄等症状。治宜清泻胃火。

方药选用三黄泻心汤:大黄、黄芩各10克,黄连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02胃肠食积

口臭如酸腐,或夹有生食味,伴有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气腐秽,舌苔垢腻等伤食症状。治宜消食化积。

可用中成药保和丸或山楂丸吞服。每日2次,每次9克。

03龋齿或口腔炎症

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患有龋齿或口腔炎症。可用黄芩、藿香、石膏、生地、佩兰各10克,甘草4克,煎水漱口。

在日常生活中,口臭的患者应当少饮酒,少食辛辣刺激、煎炸食物。适宜多喝茉莉花茶、菊花茶,会对口臭的症状有明显的改善。

六、口淡(淡而无味)

口淡多见于久病脾胃虚寒患者,外科大手术后病人食欲不振也会觉得口舌淡而无味。

口淡在炎症感染中也常出现,但大多在疾病初起或消退期,前者为邪尚轻浅的表现,后者则属邪退正虚之象。

肠炎、痢疾等消化系统疾病也常有口淡,辨证多属肠胃湿浊或挟寒邪,虽属实证,但要注意不宜用过苦寒凉性药物。

经临床测定,严重的口淡患者,对甜、酸、苦、咸诸味均不敏感,味觉阈出现普遍升高的现象。

临床上主要分为脾虚和湿阻两型。

01脾虚

除口淡外,尚有神疲气短,腹胀便溏,舌淡脉弱等脾虚症状,治宜益气健脾和胃。方药选用六君子汤加砂仁、焦谷麦芽等。

02湿阻

可见口淡黏腻,恶心胸闷,苔腻脉濡等湿阻脾胃症状。治宜芳香辟浊,化湿醒脾。

方药选用藿朴夏苓汤:

藿香、赤苓、杏仁、猪苓、淡豆豉、泽泻、厚朴各10克,半夏8克,白蔻仁2克,薏苡仁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七、口涩(像食用了生柿子)

当舌头味觉细胞苦味阈降低,舌触觉感受异常时,可出现口涩。

肝胆郁热伤阴或脾土衰败的患者,常有口舌干涩或枯涩无味的感觉。

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或通宵不眠之后,唾液腺分泌减少,也可感到口舌枯燥而涩。

各种癌症后期多有味觉苦涩,中医认为是脾肾衰败,气血瘀结。一般对症治疗就可以。

八、口辣(像食用了辣椒)

口辣是咸味、热觉和痛觉的综合。

中医辨证以肾阴不足、肝火偏旺为多,其次为肺虚痰热;在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时有所见。

经测定,在室温18℃—22℃时,正常人的舌温大多在33℃—35℃,口辣患者舌温偏高,有时可达36℃以上。

此外,口辣患者的舌粘膜对咸味和痛觉都较敏感。但是这些情况均比较少见,对症治疗就可以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30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