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眉和六堡,配当中国名茶吗
2022/6/10 来源:不详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http://m.39.net/pf/a_4781948.html
▲这篇是视频号拓展内容
中国名茶特点
前言
同学们,上午好。新一期的视频号,多杰老师和大家聊到了“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简单理解,就是“年十大名茶”。这10类茶,你知道哪些呢?有同学说,很多好茶都没有入选呀,比如白茶中的寿眉,乌龙茶中的单丛,黑茶中的六堡。
对于名茶,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多的见解。
年多杰老师出版了一本《中国名茶谱》,里面也提到了中国名茶应该如何定义的问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这篇文章吧。
正文
时至今日,到底什么茶算是名茶?
关于名茶的标准,俞寿康先生编著《中国名茶志》一书中有着非常明确地定义。
此书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并未再版,因此罕有人读。
特抄录俞先生定义名茶之原文,与今日读者共享:
1,与一般商品茶相比,在色香味形上有显著的区别,具有独特的品质风格,既是高级茶饮料,还有欣赏价值。
2,在历史上或现今,为广大消费者所知名,且获得部分消费者的赞赏与爱好。
3,产茶地区茶树生态条件优越,有的产于名山名胜风景地区,大多为优良品种茶树的芽叶所制成。
4,特种地方名茶,产地有局限性,采制有时间性。
5,其命名或造型上,带有地方性、文艺型、工艺性以及宗教意识。
6,细选精采,精工细制,采制作业上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和标准,产品质量能保持一贯的传统品格。
不得不承认,四十年后看这样的论断,仍具有提纲挈领般的作用。
《中国名茶谱》一书的写作,很大程度上也秉承了寿康先生关于名茶的定义。与此同时,笔者认为关于“中国名茶”的定义仍需考虑到当下的茶文化特色。毕竟,每个时代都应有属于自己的名茶。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是中国茶发展最为迅猛的阶段。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名茶文化出现了三大特色,即:多样化、大众化与口碑化。因牵扯到本书的构思,所以简要说明一二。多样化所谓名茶的多样化,是指饮茶品种的变化。中国茶产业中,绿茶一直占据着绝对大宗的地位。因此上,上述前辈关于中国名茶的学术论著中,也无一例外的让绿茶唱了主角。就以俞寿康先生编著的《中国名茶志》为例,其中收录绿茶34款,占全书收录名茶总数的68%。王镇恒先生主编的《中国名茶志》,收录的款名茶中绝大多数也是绿茶。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北京,别看惯饮的是茉莉花茶,可最高档的茶礼却莫过于龙井与碧螺春。一般百姓家庭喝不到也喝不起,但却知道是珍贵的名茶。若是真拿出一罐子大红袍或铁观音,大部分人反而不识货。就更不要说普洱或是六堡这些边销或侨销茶了。但时至今日,爱茶人的茶柜里,可谓是六大茶类齐备。小众的白茶,开始被大众接受。边销的黑茶,开始走内销路线。生僻的乌龙,开始变热销品种。饮茶习惯的巨大变化,与信息传播的便捷以及物流运输的发展密不可分。
基于这样的考虑,《中国名茶谱》中选取白茶、乌龙、黑茶、再加工茶等多被早期名茶研究忽视的茶种类进行书写,以求达到补白之效。至于前辈学人多有论述的绿茶与红茶,反倒是未收录本册之中。待有机会,再续写一册不迟。大众化所谓名茶的大众化,是指受众群体的变化。曾几何时,名茶绝不是寻常百姓可以享受。笔者曾收藏有一只民国时期北京正祥茶庄的茶叶罐。上面写道:著作家饮茶,文思如潮。歌剧家饮茶,喉润音清。交际家饮茶,清谈助兴。法律家饮茶,雄辩不倦。
作为一段广告语,不可谓之不精彩。但反过来一琢磨,这段话也道出了一份真谛:饮用名茶都是某某家的专享,与寻常百姓没有半点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如今品饮名茶成了大众都可以参与的一种生活享受。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正是中国名茶命运的真实写照。了解名茶,也不仅是茶学工作者的工作。了解名茶,也已成为饮茶爱好者的需求。因此笔者撰写本书时,脑子里总模拟着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直播间的场景。力求通俗易懂,不免深入浅出。若是读起来不够深刻,还请茶界同仁莫怪。口碑化所谓名茶的口碑化,是指评判标准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后,商贸部、农业部以及各省农业主管单位,都曾举办过名茶评比的活动。由专家学者汇聚一堂,评比出质优味美的名茶,这对于中国茶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样专业化的名茶评比,要从采摘标准、制作工艺、口感味道等多个角度进行审批。反过来讲,要想成为官方认可的名茶,以上条件缺一不可。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大众喜爱的好茶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入选,变成一桩憾事。例如福建白茶,历来只有银针可以入选,而寿眉、贡眉乃至于白牡丹都只能名落孙山。再如湖南黑茶,历来只有天尖勉强入选,而千两、茯砖、黑砖等品种皆被排出在外。爱茶人饮茶,与专家评茶不同。茶汤顺口,制作卫生,哪怕原料粗些卖相差些,仍是爱茶人心中的好茶。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撰写《中国名茶谱》时斗胆扩大了名茶的范围。将寿眉、茯砖、六堡、高碎、香六安、六安骨等非传统意义上的名茶也加入其中。这些茶,输掉了评比的奖杯,却赢得了大众的口碑。这些茶,牺牲了炫目的卖相,却换来了可口的茶汤。这些茶,未尝不可称之为名茶。这些茶,起码是爱茶人心中的名茶。《中国名茶谱》,便是要写爱茶人心中的名茶。编辑:粒粒校对:齐航杨多杰,“多聊茶”创始人,历史文献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历代茶学文献及茶文化教学。“中华茶人联谊会”特约茶文化讲师,多家电视及广播节目撰稿人、顾问及常驻嘉宾出版作品:《北京秘境》、《北京秘境2》、《北京深处-地铁沿线的75个尘封秘境》、《茶经新解》、《茶经新读》、《中国名茶谱》、《茶的品格:中国茶诗新解》、《凤凰单丛》等曾在《世界博览》、《时尚旅游》、《精品购物指南》、《中国国家旅游》、《中华遗产》、《旅行家》、《社区》、《Timeout》等杂志撰写历史文化类专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