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文化在清朝时得到飞速发展

2023/5/9 来源:不详

免费多视频网站vip会员账号 http://cgia.cn/news/chuangyi/1592405.html

茶道文化在清朝时得到飞速发展

袁枚还有多首茶诗,如《试茶》《湖上杂诗》《坐光明顶上老僧送茶至》等.写有“采之有时焙有诀,烹之有方饮有节””一瓯水白茶如雪,足抵人间七品家”等佳句。

乾隆五十一年()秋,袁枚到武夷山游历,专门拜访了武夷宫的道长。袁枚见到年逾古稀的道长,一番寒暄后,袁枚向道长求教:“陆羽每次饮茶,都要满饮七大碗.还著有一部《茶经》,不知何故啊?”道长没有立即回答,只是从书橱里抽出一书,指着上面的诗句给袁枚看。袁枚只见是宋代范仲淹的《斗茶歌》,袁枚过去读过这首诗,他觉得诗中的“不如仙人一吸好,冷然便欲乘风飞”有点言过其实,但在道长面前,这种看法没有流露出来。

道长见袁枚一言不发,知道此人不是用言辞可以说服得了的,便说:“先生如果嗜茶,不妨将老朽饮用的茶,请先生试一试如何?”

袁枚一听,赶忙表示感谢。道长命童子重新备茶,不一会儿,童子用精致茶盘,端出茶具,杯子像胡桃,壶小如香橼。道长持壶在手,满酌一杯,最多不过一两,请袁枚品尝。袁枚遵照道长的盼咐,持杯在手,先闻其香、再试其味,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咽下,顿觉心旷神怡他又自斟了一杯.清香扑鼻,舌有余甘,精神倍增,疲劳顿消.他一连吃了五杯,才连声说道:“好茶,好茶!”

袁枚在《随园食单·茶酒单》里记载了这件事,他写道:“丙午秋余游武夷,到曼亭峰、天游寺诸处。曾道罪以茶献。杯小如胡桃……”袁枚虽然是在描述品武夷茶的滋味,但所记载的茶具和冲泡方法正是功夫茶艺的特色。

清代曾任江苏巡扰、两江总督等职的梁章钙,也曾到武夷山游历。一次,他夜宿天游观,与静参道士谈茶事。静参道土一席的“香清甘甜”的谈话,给梁章管留下深刻印象,后来他在文章中把这席话记载下来,被后人奉为品饮功夫茶的经典。

梁章钜在《归田琐记》里写道:天游观的道土静参把茶品分为四等,云:“一日香,花香、小种之类皆有之。今之品茶者,以此为无上妙谛矣,不知等而上之,则日清、香而不清,犹凡品也。再等而上之,则曰甘,清而不甘,则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则日活,甘而不活,亦不过好茶而已。活之一字,须从舌本辨之.微乎微矣,然亦必滴以山中之水,方能悟此消息。此等语,余屡为人述之,则皆闻所未闻者,且恐陆鸿渐《茶经》未曾梦及此矣。”0

袁枚和梁章锯对品饮武夷岩茶及功夫茶艺的记述,对推广功夫茶艺作出了贡献。清代南京茶艺,不仅在文人雅土中风行着文士茶艺、功夫茶艺,而且在饮茶之风更盛的茶馆里.流行着茶馆茶艺。

清代南京茶馆茶艺表现在茶客对茶品、冲泡、茶具以及饮茶环境的讲究上。

茶客进了茶馆.一般要求用新采制的茶叶.特别是“明前茶”和“雨前茶”.追求时新味鲜。有的爱用龙井、阳美、毛尖等名茶。老茶客还会自带茶叶到茶馆冲泡。到了冬天,不少茶客喜爱用“香片”,即花茶,特别是茉莉花茶,异香扑鼻.饮后余香满口。

冲泡绿茶时.老茶客讲究一观二品三思四论,一观:茶叶入水后徐徐舒展.上下翻飞.情趣盎然。二品:

汤色碧绿.脚香芬芳.人口由涩转甜.喉清心爽.回肠荡气。三思:品后回味.凝思遥想.似见玄武、莫愁湖面烟波一片.长江秦淮水面帆船点点.恍然如游神。四论:茶客之间谈茶品水.谈天论地,高谈阔论。

茶水主要是泉水或江河水。泉水以雨花台江南第二泉水为佳,江河水注大水缸中明矾澄清.水质柔和。

茶器.老茶客多用宜兴紫砂壶,也有用盖碗茶具或瓷茶杯。

饮茶环境,一般茶客并不讨嫌茶馆的嘈杂声,还喜欢在这种环境下相互谈说天下趣事.交流所知信息。文人雅土讲究清静,茶馆也设有雅室为他们服务。

清代南京茶馆茶艺更突出地表现在茶房的冲泡技艺上。

茶馆里有跑堂的这一职业。宋代,从事这一职业的被称为“茶博土”。博士本是汉代官职,也指学识广博之人。而茶馆跑堂的被称为博土,是因为这种人久居市肆,历练江湖,见多识广。清代南京茶馆里,常把这种人叫做“茶房”。

当茶房的,必须服务态度好,迎来送往察言观色,想方设法满足茶客要求。他们往往身怀绝技,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拥挤混乱的茶馆厅掌里.穿梭不停地挨桌照顾.端茶沏水不晃不酒。茶房的劳动强度较大,从清晨开门便手脚不停地忙到傍晚.茶客多时几乎无喘息的功夫。另外,由丁一年到头与三教九流打交道.待人接物“全凭一张嘴”,机智幽默,应付自如。

茶馆里的茶房,特别是夫子庙一带各茶馆的茶房一般长相较好,俗话说“大个子迎门站,不做事也好看”。脑瓜子灵光.做到了三勤。嘴勤,叫声动听:眼勤,眼里有活,不做呆板事;腿勤,跑得快,不露烦色。茶客进门、茶房就会笑脸相迎,“上客哎”唱出悠长的喊堂声,并带茶客走到茶桌前,拿起搭在肩头的毛巾擦桌子、掸凳子,请茶客落座。

为茶客泡茶时,冲水技艺令人叫绝。只见茶房右手执一把长嘴大铜壶离桌面尺把远对准茶壶倾注开水,壶嘴猛一向下,再一抬头,茶壶刚满九成.不溅、不漏、不溢、不洒。

续茶也很讲究。茶房拎着大铜壶快到茶客旁边时,先将壶里的水倒出一点在地上,俗称“烫嘴”,防止壶嘴上有灰尘。烫嘴后,茶房将空余的手伸向茶客旁边,防止茶客碰到大铜壶。续水时无论茶壶中剩多少茶水,都要将大铜壶上下起伏三次,俗称“风凰三点头”,表示一谢茶客光临,二谢茶客捧场.三谢茶客花钱。

茶房为茶客上紫点时,左右手腕上能托十多个碗碟,重重叠叠,在人群中穿梭往来或飞步登楼,不会发生碰撞失手之事。

茶客吃完早茶才付钱。茶客用餐完毕,茶房看一下桌上有多少碗碟,就能一口报出价格。茶道文化在清朝时得到飞速发展。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47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