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应喝合适的茶有益身体健康的茶

2023/10/20 来源:不详

分享:罗大伦频道

大家平时都会喝点茶吧?毕竟谁不喜欢茶香飘紫笋,脍缕落红鳞的感觉,谁又不向往闭户茶香浮雪屋,推窗山影落冰壶的喜悦呢?喝茶陶冶情操固然美妙,但大家可别忘了,喝茶同样也能疗养身体。

很多人这时候会抢着回答:“这我知道,茶能减肥瘦身、提神醒脑、降三高。”这倒是没错,但您知道什么茶能减肥瘦身,什么茶又能提神醒脑吗?那您还知道,茶也是中药的一种吗?既然茶是中药的一种,那正值春夏之交,喝茶能不能祛湿舒肝调身体呢?

如果大家想对茶有更深的了解,不妨就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茶之旅吧!

在古代,茶即是药,并被医书所载录。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神农尝遍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里大家注意一下,这里说的是“荼”而不是茶,比茶多了一个横,但经后人研究,这个“荼”大概率指的就是茶。

可见,茶的起源应该是作为药用的。即使是在饮茶习俗刚刚形成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制茶的技术却一点也不简陋,这恰好反映了制茶技术在茶叶成为嗜好饮料之前已经有了充分的发展,而这一发展是在药用领域里完成的。

一方面在保持茶叶原本样子的前提下,把茶加工得更加美味可口成为了制茶技术发展中最受瞩目的目标。另一方面,很多历史古籍和古医书都记载了不少关于茶叶的药用价值和饮茶养身的论述。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16种古医书记载茶保健作用的有20项,种药效。

01

怎么挑适合自己的茶?

在感慨茶叶作用繁多的同时,也同样比较头痛,这么多作用要记到何时呢?这点大家不必担心,我们可以按照分类来记忆。我们平时喝的茶叶有很多种,有按名字分的,像是铁观音、碧螺春、正山小种等等。也有按颜色分的,红茶、绿茶、黑茶等等。

那中医是怎么分的呢?

01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看茶可以先分为寒茶与热茶。中医认为:“天下万物皆分寒热”,所以人是这样,茶也是这样。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绿茶微寒,有助降火,胃寒的人应该少喝,而容易上火、体壮身热的燥热体质者宜饮;红茶性温,有暖胃的作用,虚寒体质者和老年人宜饮性温的红茶。

像是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一大部分人都有喝浓绿茶的习惯。但长期下去,大多数人的脾胃能力都下降了,身体阳气不足、面色黄白、怕冷畏寒、神疲乏力,这都是寒茶伤阳气的结果。

所以,对于一个寒性体质的人,在饮茶的时候,就应该选热性的茶。相反,对于一个热性体质的人,就应该选择寒性的茶,这样才符合中医的平衡之道。

02

寒热多讲两句,是因为大家比较熟悉,再来谈一下苦茶。很多人会觉得越苦的茶反而越好,有一定的道理。

中医学认为茶味苦、甘,性凉,苦能泻下、燥湿;凉能清热、泻火、解毒。有许多茶叶味道比较苦,这类茶一般除比较寒凉外,如果喝完苦茶会头晕乏力,就属于伤到气了。所以,苦茶大多适合于体质较好,阳气充足的人饮用,体虚的人不要多饮。

03

最后,谈论一下香茶,中医认为香气能解郁散结,疏肝理气。而我们平时饮用的花茶,其香气四溢,工作紧张时喝上一杯,心情立刻就能放松下来。烦恼时多饮几杯,胸闷心烦就能缓解很多。

所以,平时压力较大、工作生活紧张或者心情愁闷之人可多饮花茶,这样有利于调理身体机能,疏通经络。

最后跟大家说说,咱们平时经常喝的茶都可以分为哪几类。

绿茶、黄茶性偏寒凉,绿茶可清热解毒、解暑生津止渴,适合在夏天饮用,若平素容易怕冷、手脚冰凉、大便溏泄等有体质偏寒症状的人不宜多饮;黄茶较绿茶寒性小,比绿茶口感更醇和,若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情况,适量饮用可帮助脾胃运化。

白茶性凉偏平和,可健脾消食,脾胃虚弱者可适量饮用。

红茶和黑茶性温,红茶偏向温胃和中,可帮助消化,平素怕冷、体质偏弱的人可适量饮用。黑茶色黑入肾经,有益肾之用。乌龙茶性平和,有和胃养阴、益气生津之效,适合中气不足、阴津不足的体质人群。

所以,在选择茶的种类时,可以结合自身体质、需求和茶性来挑选。如果喝茶后出现胃肠不适、腹痛、腹泻、失眠、恶心、乏力等症状,则表明不适合饮用。

02

推荐几款花草茶

上面说的红茶、绿茶、乌龙茶听起来都不太像中药,有没有那种一看马上就能让人知道这是中药的茶呢?当然有啦,那就是花茶。

古人有云“上品饮茶,极品饮花”。这里倒不是说品茶还要分个高低,就是说很多花除了具有观赏价值外,还具有药用价值。比如人们熟知的茉莉花、合欢花、菊花、木棉花等等。这些花制作出来的花茶,有很多种意想不到的作用。

茉莉花茶

茉莉之香,馥郁而清冽。对于很多人来说,喝上一口茉莉花茶,夏天就来了。闷热的伏天,呷一口高香鲜灵的茉莉花茶,醒神消夏。相传慈禧太后对茉莉花,也有着特殊的偏爱。那么茉莉花作茶有什么作用呢?

疏肝解郁,这是茉莉花最主要的作用之一。中医认为,春季养生应尤为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63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