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记忆中的茉莉花茶
2022/5/11 来源:不详作者:左爽(汉合学员)
责任编辑:馨雪
学茶之前只觉得茶是老年人的饮料,苦涩不喜人,带有小年轻不懂赏味的特质。在汉合学习茶道一年多了,在这里学会了细腻的品味,学会了包容,一直有些琐碎的体会萦绕在心里说不出道不明,一度很羡慕那些在课上侃侃而谈的同学和文采斐然的文章作者们。
默默地仔细揣摩了一年多,试图寻求一个新颖的立意和角度来认真写出我对茶的理解和体会。渐渐地自己悟出一个道理:茶的知识人人都可学来,只有独特的感悟是最难习得的。
开启这篇文章的“钥匙”是今天在老公的奶奶家喝到的一杯花香隐藏在苦涩味道中的茉莉花茶,这杯茶的味道使我想起我儿时姥姥在青花瓷大茶缸子里泡的茶,那是我对“茶水”的初印象,也是我上茶道课以来努力寻找又遍寻不到的带有感动回忆的味道。
味道是载体,带有记忆,还能引发联想和深思。姥姥曾经的那杯茶带有温暖和慈祥的味道。在喝到今天的这杯茶之前,我也努力回忆过当年姥姥那杯茶的味道,与平时喝到的各种茶进行了对比,总没有个结论。
现在我知道了,这是一杯用水碱很大的自来水泡的陈年的茉莉花茶。这样的水泡这样的茶,在懂茶或不懂茶的人眼中都算是一杯“不讲究的茶”。
茶,南方之佳木也。北方地区极少产茶,大部分茶叶和茶文化也是来自南方。来自茶乡的人们时常不理解北方人尤其是北京人为什么爱喝茉莉花茶,似乎爱喝茉莉花茶就是不懂品茶。
但是这种偏好和习惯也是带有一个时代的烙印和几代人的传承的,那样的茶香是那个年代粗茶淡饭、柴米油盐的日子里沁人心脾又不可多得的幽香。
我和我老公的爷爷一辈基本都是出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并于20世纪六十年代左右迁居至北京的,在大的时代背景下,经历和习惯具有一些共性。在那样的年代,北方寻常百姓家不易得到种类丰富又品质佳的香茶,因此茉莉花茶比较普遍。
大概从那时起,很多“不讲究”的北京居民喜欢上了用玻璃大茶缸接上烧开的自来水泡一大杯茉莉花茶,喝这样质朴的茶,我们不是在喝茶本身的味道和美感,而是在品味生活最平凡最接地气的一面。
古人喝茶与近年来人的喝茶方式虽说有所不同,但都是很讲究的,古人虽然能喝到的茶叶种类很少,但是因为时间充裕生活简单,能够有机会讲究炭火煮水,慢慢品茶。
现如今的我们物质生活小康,不愁吃穿,也有机会讲究喝茶的种类、品质和水质、水温,用上了过滤水壶,有机会在超市买到各种纯净水,矿泉水,用铁壶或陶壶煮水,有精贵的茶器可用,于是喝到了快捷又具有美感的茶。唯独是姥姥那一辈,他们的年代曾与计划经济、自然灾害、有限的生产力乃至战争相伴,因此物质匮乏,温饱时常是个问题,更不必说讲究什么喝茶了。
虽然后来日子好过一些了,但爷爷奶奶们仍然需要为生活奔忙,努力让家庭达到温饱,让子女过得好。即使有机会得到茶也是舍不得喝的,存着存着,这珍贵的茶也就有了岁月的质感。
学茶久了,对茶叶和水质多了很多讲究。在老公的奶奶家,能喝的只有水碱特别重的自来水,茶是不讲究新鲜的陈年茉莉花茶。这样的水这样的茶本已经不入我的眼,但没想到的是泡出来的茶味一下子打动了我的内心。
从专业知识来讲,是离子丰富的水质及经过时间氧化的茶叶造就了这一杯茶的味道。理论上讲,花茶喝着要图个鲜爽,水质要图个清澈。可是仔细思考起来,大概老一辈人开始喝茶是为了优化水质不好的自来水的口感,而不是为了品茶,茶水二字更着重水。
因此,用寻常能得到的水泡存放已久的茶这种朴实无华的习惯形成并被子孙继承下来,让我们至今还能喝到这记忆中的味道,这是联结了姥姥一辈的芳华和我的童年的味道。
在物质丰富的现在,我仍然愿意用大玻璃杯接上烧开的自来水泡一杯老茉莉花茶,在这样的茶香中我试图去追忆姥姥那一辈经历的生活的苦涩,体会他们为家庭为国家付出的辛苦和做出的贡献,感恩他们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的生活。喝了这杯茉莉花茶,我更加珍惜和老人们在一起的日子了,想听他们讲更多过去的故事。
想来,此番学茶道最大的收获之一便是能够通过茶水成分的分析,让我找回记忆里的过去的味道,很庆幸这个味道没有失传,通过茶的形式保存了下来。
特别感谢汉合带我走进了茶的新世界,还以非常专业的知识引领我复刻了最感动的味道,这一杯茉莉花茶的味道就是记忆,正如电影《寻梦环游记》的主题一样——“只要记忆仍在,我们就不曾分开”。
我愿意存一罐茉莉花茶,待它和我一同老去,愿那时,它的味道还能够带我回到童年,使我回忆起姥姥那一辈人,回到过去的亲人们身边……
汉合茶道魅力风采
汉合茶道-专业茶艺茶道培训-闻名始于卓越
来汉合学茶道,静心减压、打造优雅气质!让文化照进生活,遇见最美的自己!汉合融合了茶艺、茶道、花道、古琴、香道等中国式生活艺术美学。不懈的努力是对文化的专注——让生活因汉合而更美!
长按下图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