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古旧是茉莉花茶

2022/7/12 来源:不详

白癞风的治愈率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522/7157873.html

出门经常被人冠以“才女”,听着心中着实发虚,虽读了几本书,但也基本上属于读书识字范畴,跟“才”挨不上边儿。只能说无聊或有心之时,总喜欢涂抹两句,不是为了别的,是因为我这人记性差,生怕给忘记了,到老了,没脑白金喝的时候,还能瞅瞅过去写过的文字,有点念想儿。

如今离“才女、文人”还十万八千里,不知不觉竟然先积攒一些文人的臭毛病。比如码字之前,总喜欢用滚烫的开水,沏上一杯茶,呷上一口,定定神,开始写字。铁观音、普洱、台湾冻顶乌龙、碧螺春、龙井、毛峰茶、白茶、祁门红茶、大红袍、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绿扬春、魁龙珠、砖茶、竹叶茶、坨坨茶、崂山茶、大麦茶……各种茶叶轮番上阵,其实也是家里有什么茶就喝什么。只是打小就开始跟随父亲喝茶,茶叶的好坏,嘴巴一尝便知。

倘若说喜欢,台湾冻顶乌龙和铁观音能往前排,这两种半发酵很适合在冬季时,用紫砂壶冲泡,滚烫的茶水入口后,清香雅韵,回甘悠长。每年回北京,总会到马连道茶城采购茶叶,那里有上千多家茶叶店,有一半都是福建茶商或茶农开店卖铁观音,逐个慢慢喝、慢慢品,总能在平庸中发现一些惊喜。倘若选购,清香型的铁观音比浓香型的味道来得更绵长些,而到了夏天,吃新疆抓饭或过油肉拌面时,少了不要喝上一碗沏的浓酽汤色发沉红色的砖茶,或玫瑰砖茶,解腻化食。

在扬州,难买到上好的台湾冻顶乌龙,前些日子,有人从台湾回来说要送我一盒,大概对方也忙,忘记了。

扬州的夏天闷热难挨,倘若能用白骨瓷杯用八十度的水温冲泡一杯魁龙珠或绿扬春,碧绿的汤色,看着就神清气爽。在扬州,以富春茶社的魁龙珠为上,其它茶叶店也有卖,但魁兰、龙井、珠兰这三种茶的搭配比例,以及茶叶品质都难以保证,冲泡出来的叶片发黄,单从品相上看,就矮人三分。绿扬春虽说是扬州本地产,但也得撞大运才能买到上好的。有一次,朋友父亲从冰箱里拿出清明前采摘的绿扬春,用透明玻璃杯沏上一杯,翠绿油润的茶叶舒展开来,煞是好看,喝到嘴里味道鲜醇,令人爱不释手。

春末的时候,到仪征陈集,在集市上看到有茶农担着担子卖捺山茶,忍不住买了2两茶农口中最好的芽茶,回家冲泡,呷上一口,顿时觉得一股乡野之味,只能冲两泡,到了第三泡亦如风烛残年的老奶奶。不爱喝绿茶,也跟它不耐泡有关系,最怕的是去那些茶艺馆,看到有人煞有介事的把绿茶当功夫茶那样进行冲泡,分杯,下意识会挠头,暗自叹气。

有种茶深得我心,就是茉莉花茶。十年前,在中国气象局工作的哥们去福建出差,当地一位局长大人送他一罐茉莉花茶。朋友深知我爱茶,忍痛转送于我。赶紧烧水冲泡,虽然已不是新茶,但带着白色银毫卷缩成球状的茉莉花一经舒展,茶香味浓,一时间,满屋生香。

在新疆上学工作的时候,我也喜欢喝茉莉花茶,红彤彤的茶叶袋子上印有美猴王的头像,这是猴王牌特级茉莉花茶,晚饭后,沏上一杯,狭小的卧室兼书房里,充盈着茉莉花香,经久不散,很奇怪,茉莉花茶特经冲泡,一杯茶,由春风得意到倦怠,大概能冲泡七八次,刚好能看完大半本书,倒了,再续上,待剩余的半本书看完,茶汤泛黄,滋味还在。不知怎么的,如今回新疆探亲,鲜少能喝到茉莉花茶。父亲去世之后,家中没人爱喝茶,那种冬日暖气上做上一缸子茶的景象,已经不复存在了。

巧得很,几周前去大连,在空气污浊的洗浴中心,来自成都的邓大哥慢悠悠的掏出保温杯,盖子一打开,浓郁的茉莉花香味儿直往鼻子窜儿,如沐春风度关山,怕老婆的邓大哥出门时,不想背负油腻中年男人的名声,死活不愿意带保温杯,孰料,嫂子大喝一声,乖乖带上,才让我们有机会坐在洗浴中心品尝茉莉花茶。

邓大哥乃是情商极高的成都男子,不仅做菜手艺高强,“成都成都”歌儿也唱的好,瞧出我对茉莉花茶的喜爱,二话不说当即说要送我上好的贡茶。昨晚收到一大包东西,里面有一袋蓝白图案的茶叶包,上写芳霞御贡,出自新天津老字号茶庄。

四川乃是天府之国,山清水秀、云雾缭绕,浓荫苍翠,自古就产好茶,而芳霞御贡茶则来自春天雅安蒙顶山高山的云雾茶,再加入伏夏的茉莉花茶手工制成。古代诗人曾经写下“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的诗句,自唐朝起,这里的茶就被列为贡茶,享有仙茶美誉,这一点从我手上这本故宫出版社出版的《皇帝品茶》一书中就有记载。香气馥郁的蒙顶茶一直深受历代皇帝和文人墨客的喜欢,白居易、孟郊、黎阳王等古代诗人还为此写下赞美诗句。

从邓大哥赠送的茶叶看,茶叶索条紧致,身披毫毛,有茉莉花瓣静卧其间,茶叶香味醇和高雅。好茶还需遇好器,敞口的盖碗茶最适宜冲泡绿茶,于是赶紧寻出收藏的民国粉彩盖碗茶,滚水冲泡,顿时汤色如春水,味甘而清,香氛持久,一时间,书房里充盈着淡淡茉莉花香,令人想起在故乡读书喝茶的清闲的日子。

扬州人似乎不太喜欢喝茉莉花茶,而北京人喜欢喝茉莉花茶可是出了名的。无论春夏秋冬,老北京人都喜欢沏上一杯浓酽的茉莉花茶,尤其到了夏天,坐在自家院子搭的天棚下,乘凉喝茶去去暑气。老北京人也特别讲究礼数,凡是贵客到家去,肯定少不了冲泡一杯茉莉花茶招待。

其实北京是本地不产茶的,这些茉莉花茶大多来自福建,或许早年作为贡品进京,被京官门接受。以前茶叶都是从南方走水路、陆路运进北京城,原先碧绿的茶叶也因为运输时间过长,成了陈茶,怎么办呢?有人就想起用刚打苞的茉莉花来熏,于是茉莉花应运而生,浓郁的花香掩盖了茶叶味道,反而显出非同一般的茶香来。真正好的茉莉花茶是要选用伏天的茉莉花来窨香,伏天的茉莉花品质最好、香度最浓,到了入秋,老北京人就喜欢到前门大街的百年老店张一元,买上几斤茉莉花茶,回家慢慢喝。

在北京,第一次喝茉莉花茶是在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办公室,当时责编郭老师指着我杯子里的茉莉花茶,打趣的说:我给你喝的,这可是“高末儿”。如今在北京,“高末儿”这一词也鲜少为人所知。殊不知,早年间,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北京人爱喝茶,以汤色味浓为佳品,虽然说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架不住要天天喝,怎么办呢?就到茶庄里买一些“高末儿”,所谓高末儿,就是高级茶叶的茶底子。据说这话是从天津传来的,明明喝的就是茶叶底子,风趣幽默的天津人还喜欢加上一个“高”字,自嘲的说:咱这可是高级茶叶的末子。

高末儿虽说的茶叶渣子,但沏出来的茶味并不差。在那个贫困的年代,有这样的茶喝已经很不错了。记得最初到北京读书时,曾经独自去逛前门大栅栏,进了张一元店,就瞅见一个戴石头眼镜的大爷,用纯正的京腔儿,对营业员说:来半斤高末儿!

只见胖墩墩的女营业员,很麻利的拿着小铲子,打开一个大罐茶叶桶,用铲使劲从底下扒拉上来,满满一铲子茉莉花碎茶叶,倒在事先放在柜台上铺平了的麻纸上,边倒边说:您可别认为咱是卖什么吆喝什么,说真的,我今儿给您要(yao)的茶叶,是我们昨天才倒腾出来的,也是新茶,卖的好着呢,不信,您回家尝尝!老大爷听了也不吱声,只是笑笑。而营业员称好茶叶后,用两层麻纸将茶叶包的四四方方,用小麻绳一捆,打一个结,顺顺当当的递在大爷手里,又招呼一句:您走好啊!下次再来。

前年,去北京时,带着女儿逛前门。大栅栏早就被李嘉诚拆了,变成一条仿古街,原先的张一元也搬了新家,忍不住进去瞅了两眼,发现原先用麻纸包茶叶的习俗已经没了,变成所谓的袋装茶,有些甚至还用上了真空包装。

再一打听,那些个曾经让一些文人着迷,写于笔下的“高末儿”也没有了。

朱红/嫁作扬州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9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