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罐茶借大师之手炒作做到年销售额20

2023/3/8 来源:不详

人固不可一日无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正是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

而在这一颇为传统的行业中,以“小罐茶,大师作”一言打入市场的小罐茶无疑是另类存在,这也注定了它在创立之初便风波不断,质疑声不断。可最新公开发布的“年零售额达到20亿元”惊人数据更是将质疑声推向高潮,引发消费者纷纷质问其是否真的是出于大师之手。更有甚者表示,小罐茶的高销售额依旧难掩虚假宣传的本质,德不配位的智商税要交到几时?

小罐茶疑似虚假宣传

小罐茶,自年创立以来,本着以“小罐茶,大师作”为广告语,“坚守精品主义,用细节成就伟大”的初心,一路过关斩将突破茶叶市场,一跃成为茶叶界的网红存在。

据公开资料显示,小罐茶用金属小罐充氮保鲜茶叶,一罐一泡,共有八个品类,分别是:普洱茶、大红袍、西湖龙井、铁观音、黄山毛峰、茉莉花茶、白茶、滇红。对应不同茶种。小罐茶称邀请到中国八位制茶大师,包括西湖龙井制茶大师戚国伟、黄山毛峰传统制作技艺第49代传承人谢四十、中国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邹炳良等人。

并且,“网红”小罐茶的售价着实不菲。笔者在小罐茶天猫旗舰店看到,小罐茶拼装茶叶年货礼盒装(80g)的售价为元,折合多元一斤,从价格来看,小罐茶可谓是“茶中贵族”,坊间更是流传有“喝着小罐茶,用着手机,这可是成功人士的样子”的段子。但正是因为小罐茶象征了各位大师们的心血之作。噱头一出,消费升级,百姓掏钱,一度成为送礼佳配。

可随着小罐茶年度销售额达到20亿的消息散开,有细心的网友便算了一笔账,8位制茶大师手工制作,一个大师一年炒了2.5亿的茶,平均下来一个大师每天炒出斤净茶,每位大师一天要炒斤鲜茶叶“,因此,网友笑侃:“小罐茶大师会不会累坏了?”

更有网友称小罐茶打着手工制作的名义和广告炒作收“智商税”。在食品炫耀性消费中,价格的增长大大高于物质消耗的增加。归根结底,质量上能否做到和价格相匹配?

对此质疑,小罐茶日前也发表了官方声明进行回应。声明称,“大师作”指的是代表大师技艺的作品,并非大师手工去炒茶,“大师不是炒茶的手累,是解释得心累”。与此同时,小罐茶广告中的制茶大师邹炳良之女回应称,小罐茶是他们的合作项目,大师制“作”,不是大师亲自“做”。

广告炒作还是混淆概念?

“大师作而不是大师做”,文字游戏掩盖了几分“滑头”。有一种营销叫模糊概念,有一种标榜叫拉大旗作虎皮。为自己的虚假宣传辩解而混淆视听,混淆是非,企图诱导消费者。

从小罐茶的解释来看,称(制作)是指在大师的指导下进行,这明显与小罐茶的广告词及广告视频内容极其不符。小罐茶广告存在明显的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违反了《广告法》第四条的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以及引人误解的内容”。

自小罐茶洞察客户一级痛点开始,便找到了核心消费者市场,利用央视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诚然并未明确宣传茶叶是大师手工炒制的,但其说服链逻辑:请了8位制茶大师,为自己的茶品类代言,证明了制茶的专业和品级,就能影响到了消费者对小罐茶的心理利益认知,导致消费群体对小罐茶产生了条件反射。

“作与做”事件的出现,直接影响众人初期原有的认知。若人们只追求一个产品的纯手工,它一定意味着是小众的。如若要做成一个大品牌,就必须有相当大的产量。这并不意味着机器炒茶和量产有什么不好。实际上,进行标准化操作,不但可以保证产出的茶品质都是一样的,而且能够更方便地检测农药残留物等,有利于制定一个清晰的茶叶标准。但这也同样影射出,监管对虚假广告惩罚还是处于高举轻放,加剧了这种“收智商税”的把戏。

什么是大国工匠,什么是匠心精神?匠心制作当值千金。小罐茶以“大师”之名,高价定位,并向奢侈品靠拢,实以机器炒作,为了商品销售,误导消费者。真正决定销量和口碑的还是茶叶的品质,机器也好,手工也罢,只有真正提升技艺、改善服务,做到真材实料,才能获得百姓的口碑,才能真正的传承下去。否则雷声大、雨点小,营销再好也只是噱头,消费者最终看的还是产品品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38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